張銀輝:準確掌握管道安全狀態 保障管道本質安全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張銀輝 時間:2018-11-29 閱讀:
5年前中石化青島東黃輸油管道發生泄漏爆炸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該管道設計壓力6.27兆帕,全長248.5公里,至發生事故時已運行27年時間。事故的原因是惡劣的埋地環境造成管道嚴重腐蝕并產生破裂,未能及時檢測出管道存在的缺陷,進而引起油品泄漏,最終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目前,我國新建管道里程不斷增加,早期已建管道開始進入事故多發期,如何既能保證管道的輸送能力,又能實現管道的高效安全運行,是油氣儲運領域重點解決的問題。建議對已建管道加強檢測與評估,準確掌握管道的安全狀態,對檢測出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對新建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進行合理設計,實現復雜環境下管道的長期安全運行。
事故現場
加強管道的檢測與評估,準確掌握管道的安全狀態。油氣管道建設之初會根據所處環境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設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管道所處環境可能會惡化,使管道加速失效。為準確掌握管道的安全狀態,需根據管道輸送狀況,建立合理的檢測計劃,重點關注金屬損失、裂紋、類裂紋、幾何變形及焊縫缺陷等。目前,管道缺陷的內檢測已有變形、慣性測繪、漏磁(包括軸向磁化、環向磁化、螺旋方向磁化)、超聲(包括超聲測厚、超聲裂紋、電磁超聲)、渦流等多種檢測方法,管道外檢測方法已有交流電流衰減法、直流電位梯度測試法、密間隔電位測試法等。這些檢測技術的識別及定位能力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議檢測時根據管道的實際狀況,結合多種檢測技術的優缺點,確定合理的檢測方案,實現對管道本質安全狀態的及時有效評估。通過對多種工況管道的檢測積累,形成對檢測結果有一定識別、驗證和評價的系統方法,并對常見的缺陷形成系列識別規范及數據庫,建立檢測系統服務平臺,為不同運行狀況及含不同缺陷類型管道的檢測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采用新技術,合理設計以實現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針對腐蝕問題,要從內防腐及外防腐兩個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前者由于緩蝕劑的作用特性與所處的腐蝕介質相關,需根據管道規劃及未來可能輸送介質的特性,開發高效緩蝕劑,實現對管道內壁腐蝕的高效抑制。后者隨著管道建設的不斷推進,管道所處環境常會遇到非常嚴酷的條件,需采用能夠適應大范圍溫度變化、具有穩定物理化學性能的防腐層。同時,在新建管道應用最新防腐技術的同時,不斷開發新型防腐層技術,以更好適應未來管道可能面臨的惡劣環境。將全生命周期安全運行的思想融入新管道的設計及維護中。綜合分析管輸介質及所處環境的特點,并考慮管道所處環境的變化,提出有預見性的合理設計及維護措施。
實現管道建設大發展,需要將保證管道本質安全放在首位。加強管道的檢測與評估,及時準確掌握管道的健康狀態,是保證管道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已建管道輸送能力的關鍵。總結已發生事故的經驗教訓,加強新建管道中新技術的應用,進行管道全生命周期安全合理設計,是提升管道應對復雜環境能力的必要條件。
作者:張銀輝,27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