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克:構建管道失效管理機制 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單克 時間:2018-11-29 閱讀:
5年前的青島“11·22”輸油管道爆炸事故是迄今后果最為嚴重的油氣管道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在我看來,風險是不能夠消除的,但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事故已然發生,能從過去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就是將來的智慧和財富。事故暴露了油氣管道行業失效管理存在的不足。本文從“構建管道失效管理機制”和“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兩個方面提出些許看法和建議。
一要構建管道失效管理機制。
(1)明確管道事故定義和等級
國外管道公司和評價機構主要從失效后果方面來界定 “管道事故”及“事故影響程度”。美國將管道事故劃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類,從人員傷亡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和泄漏的介質量來判定管道事故等級,每個等級都有嚴格的量化指標。目前國內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什么樣的管道失效事件才能夠稱之為“管道事故”?又該如何劃分其等級?這些都是構建管道失效管理機制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2)建立管道事故上報制度
政府和企業缺乏對管道失效以及事故資料的管理,已有的信息系統不同程度存在數據不統一和不開放的問題,管道事故數據的利用率不高。由于缺乏法律的強制要求,管道事件、事故存在漏報、瞞報的情況。因此,亟須建立管道事故上報的法律制度,建立配套獎懲政策和保密措施,及時、全面上報管道失效事件,并對數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統一管理,形成管道失效和事故數據共建共享。
(3)建立油氣管道失效數據庫
失效數據是管道的定量風險評價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信息資料,管道定量風險評價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管道歷史失效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這就需要建立全行業范圍的油氣管道失效數據庫。建議加強管道失效數據信息采集和統計分析,盡快建立覆蓋面廣、功能齊全、來源可靠的管道失效數據庫。
事故現場
二要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1)全面開展危害因素識別
全面開展危害因素識別與分類是實施管道風險分級管控的重要前提。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于導致管道失效的危害因素歸納比較全面,但事故原因的分類并不相同,其原因主要在于對管道事故的界定、事故統計以及運行管理水平之間存在部分差異。國內尚未建立統一的管道事故的上報機制,不能得到油氣管道事故的全面統計資料。可以對比國外油氣管道事故的統計數據,結合我國管道實際運行情況,對油氣管道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與分類。
(2)著力推進定量風險評價
管道定量風險評價是風險分級管控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需要完整的管道基礎信息數據和大量的歷史失效數據,但由于國內還沒有建立起成熟的管道失效數據庫,而公開的數據信息不足以支撐管道定量風險評價。在目前的狀況下,可充分調研歐美等國家已經建成的油氣管道失效數據庫,分析各類失效因素與管道風險間的定量關系,結合我國油氣管道系統的特點,建立模型對評價結果進行修正。
(3)有效落實風險分級管控
采用風險分級的方法對油氣管道風險進行分析、排序和等級劃分,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級順序,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到分級核查、報告、追責和管理。管道風險等級劃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低風險,使各管段的風險等級明確化、清晰化,便于對油氣管道實施風險分級管控策略。一方面可以減少風險成本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減少或防范風險發生所帶來的損失,使其更廣泛的作用于管道系統的整個管理過程,提高管道安全生產水平,實現更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克,27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