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的思考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姚安林 時間:2018-7-21 閱讀:
姚安林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油氣消防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管道完整性管理引入我國已超過10年。部分管道運營企業通過自身科技力量或聯合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團隊, 逐步建立了完整性管理所要求的體系文件,用于管理所屬油氣管道[1]。然而,由于缺乏相關行業技術標準的指導,加之對完整性管理的理解存在差異,這項管理新技術對我國油氣管道安全管理發揮的效能并不十分明顯。在國家標準《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即將全面實施之際,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提出一些思考,與國內管道運營企業的管理者們商榷,以期推動管道完整性管理在我國有效應用。
把握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本理念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對所有影響管道完整性的因素進行綜合的、一體化的管理[2]。大體包含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①擬定工作計劃、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②進行風險分析,了解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將導致的后果,制定預防和應急措施;③定期進行管道完整性檢測和評價, 了解管道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④采取修復或減輕失效威脅的措施;⑤培訓人員,不斷提高人員素質。
從上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內涵不難看出,管道完整性管理與其說是一種新技術,還不如認為是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因為按照人們常規的思維習慣,如果是技術拿來應用就可以了,無需改變我們以往的管理思維和工作模式。然而,正是由于對管道完整性管理認識上的偏差,許多管道運營企業未從管理理念上去更新工作思路,結果看似開展了相關工作,但收效卻并不明顯。其原因在于缺乏對管道完整性管理內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存在的誤區
目前部分油氣管道運營企業在推行完整性管理中存在如下一些誤區。
(1)重視管理文件的制定而忽視管理機制的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各種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和作業指導書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 但僅有寫在紙上的技術條款和行為規定,而如果沒有參與管道完整性管理相關職能部門的有序銜接及管理人員與基層員工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作保障,就只會停留在思想重視而行動乏力的初級階段,并不能對管道安全管理真正起到促進作用。其結果是,迎接檢查有資料,實際管理仍然老一套,這樣的完整性管理根本就無效能可言。如何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運行機制,本人在有關文章中已進行了詳細討論[3]。
(2)重視國外技術的引進而忽視其本土化移植。個別管道運營企業把完整性管理當成一種先進技術,不惜重金購買發達國家的檢測設備和評價軟件。認為只要擁有這些先進的裝備和軟件, 實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就可立馬見效了。殊不知,國外生產的檢測設備和開發的評價軟件都是依據該國的技術標準和油氣管道實際工程條件來訂制的,有些并不完全適合我國油氣管道的實際。因此,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還應當注重開發適合本國國情的軟硬件,才能使開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術手段更加實用,解決問題更有針對性。
(3)重視基礎數據的收集而忽視數據的整合與共享。隨著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深入,許多管道運營企業已陸續通過管道內外檢測技術收集管道本體的腐蝕缺陷數據,并加強了管道沿線高后果區的識別和環境影響因素的收集。開展管道完整性管理較早的中國石油下屬各管道運營公司, 在管道環境、地質災害及第三方破壞風險因素調查和風險評估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積累了大量的現場調查數據。但是, 這些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收集的有關管道安全的基礎信息卻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究其原因,一是管道企業分屬三大石油公司,受各自保密規定的限制, 不愿意公開影響管道安全的相關基礎信息;二是國家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不到位,未建立統一的油氣管道安全信息數據庫;三是從企業到主管部門對大數據分析的意義認識不足,不注重系統風險的評估與防控。
(4)重視技術硬件的配置而忽視管理軟件的配套。長期粗放管理的思維習慣,導致許多管理決策者的認識停留在“任何工業生產都是靠先進的裝置設備來實現”的思維定式上。對于油氣管道的安全保護,不少企業只重視配置各種技術先進的硬件設施, 而很少思考如何通過創新管理模式和改善運行機制來提升硬件設施的功效。管道完整性管理并不是單一的技術手段,只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程序和上下通暢的運行機制,改進和完善配套的管理軟件,相應的硬件設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5)重視職能部門的作用而忽視員工素質的提升。一些管道運營企業認為,推行完整性管理只要按照要求制定出各個環節的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規定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或組建一個專門的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就萬事大吉了。卻忽視了完整性管理是一項上下協同、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由于不重視對基層員工的技術培訓,結果導致上級管理部門的許多工作指令無法在基層被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一些基層員工認為這是增加額外工作量而產生了抵觸情緒,甚至對上級工作要求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如此下去,管理部門有可能因基層上報的信息虛假而作出錯誤的管理決策,最終不僅不能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反而還有可能因決策失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安全事故。
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的途徑
分析在推行完整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誤區,筆者認為,要進一步提升我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改進。
(1)在注重體系建設的同時狠抓基礎信息的采集與整合。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種高度依賴基礎信息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役油氣管道的安全既受運行環境和條件參數的影響,也與在管道設計、施工建設期間所形成的本質安全條件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油氣管道風險評價時應當全面考慮管道設計、施工和運維環節的各種影響因素,使風險評價的結果真實反映管道的實際安全狀況。只有風險評價結果準確性得到提高,才能確保后期風險控制決策科學、合理[4]。由此可見, 在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六步”循環[1]中,管道基礎信息的采集與整合是最為關鍵的環節。
(2)在完善體系文件的過程中加強對員工隊伍的技術培訓。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全員參與的管道整體維護計劃的執行和落實[5]。為了確保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術規范得以遵守、管理流程處處暢通和管理事項有人負責,管道運營企業應該加強對員工的技術培訓,使所有員工理解完整性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確各自崗位應擔當的相關責任,并提升員工對管道事故隱患的辨識能力。這樣,才能通過員工的知行合一來確保管道整體維護計劃的按期保質完成。只有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管道安全隱患的信息排查才不會留下死角,完整性管理的精細化才能逐步實現。
(3)在管道安全管理過程中強化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據海因里希創建的事故金字塔理論,一次重大的工業生產事故往往是由成千上萬次的事故隱患所累積而成的。而完整性管理的基本理念正是建立在通過風險評價、定期檢測或實時監測和完整性評價等技術手段,提前發現事故隱患并加以維修來預防重大災難性事故最終發生的考量之上的。所以, 對油氣管道而言,只有及時發現各類事故隱患,遵循“治早、治小”的原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發生率,從而達到長期安全平穩運行的管理目標。
(4)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履行社會責任是現代企業的基本義務。客觀分析我國近年發生的多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深層原因,不難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事故企業一味追求自身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忽視了應盡的社會責任。其實質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要的安全保障投入不到位,不重視新的安全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所以,難以走出“把安全成本花在事故賠付上” 的惡性循環的怪圈[3]。管道運營企業應當明白,在管道完整性管理等方面加大經濟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發生率,不僅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而且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具有長遠意義。我國部分管道運營企業在管道完整性管理應用實踐中所取得的實際效果[6] 也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
(5)在數字管道建設中注重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隨著IT技術的廣泛應用,油氣管道數字化建設已在管道運營企業中陸續開展[7]。為了避免數字化管道只是停留在計算機屏幕上的場景展示,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將油氣管道沿線隨時變化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方面的信息實時傳回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依據這些信息參數,一方面可以幫助管理決策層利用相關評價分析工具研判管道沿線的風險水平,及時準確地制定高風險管段的維護方案;另一方面, 還可以根據不斷累積的歷史信息參數,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手段,總結分析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和預測管道沿線未來風險的演變趨勢,以便為完整性管理的持續改進提供決策依據。
結束語
我國過去十多年推廣應用的實踐表明,管道完整性管理對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具有傳統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正確理解把握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融合各種新的技術手段,我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必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安全平穩運行的油氣管道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好地發揮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維和,鄭洪龍,等. 管道完整性管理在中國應用10年回顧與展望[J]. 天然氣工業,2013,33(12),1-5.
[2] 黃志潛.管道完整性及其管理[J].焊管,2004,27(3),1-8.
[3] 姚安林. 石化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研究[ J ] .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7),38-45.
[4] 姚安林,趙忠剛,等.油氣管道風險評估質量評價技術[J].天然氣工業,2013,33(12),111-116.
[5] 姚安林,徐濤龍,等.國內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應予重視的問題[J].油氣儲運,2010,29(10),721-725.
[6] 么惠全,毛建,等. 西氣東輸管道完整性管理實踐及效能分析[J]. 天然氣工業,2013,33(12),124-1301.
[7] 蔡柏松,王建康. 3D GIS在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應用[J]. 天然氣工業,2013,33(12),144-150.
作者簡介:姚安林,教授。1982年7月本科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儲運專業。長期從事油氣儲運系統安全評價與完整性管理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兼任中國油氣儲運專委會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部副主任,《中國特種設備安全》等4個雜志的編委。
《管道保護》2016年第1期(總第6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