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性管理是實現管道本質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 時間:2018-7-21 閱讀:
——與馮慶善博士的對話
本刊編輯部:我國第一部《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前不久正式發布,并于今年3月1日實施 。借此機會向您和標準制定團隊表示衷心祝賀。能否請您講一下,為什么要制定這部標準,其重要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馮慶善:標準發布是保障管 道本質安全的需要。近年來 ,國內發生了多起輸油氣管道泄漏事故,有 的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環境污染。管道企業 面對管道運行高風險的形勢,也需要一套提升管道 安全水平的技術方法。完整性管理是當今國際上 最先進的管道管理模式,它通過預防式管理方法, 提供管道檢測、評價、維護等一系列工作的技術指引,能全面提升管道安全管理水平。對于國內管道行業來講,通過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來提升本質安全,迫切需要一部好的國家標準來支撐。
政府部門也需要監管和規范管道管理的依據。國內相關 法律對管道管理都有相關要求,例如管道 保護法規定管道企業應定期對管道進行檢測、維修 ,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特種設備安全法將壓力管道納入特種設備范疇,規定使用單位應進行自行檢測和維護保養。安全生產法要求安全管理以預防為主。但是法律本身只是提出一個原則,并不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要想實現法律的要求,必須有一整套的形成標準的技術體系作為支持,管道完整性管理 規范滿足了這一需求。
當前的技術和實踐滿足了標 準發布的條件。雖然在標準編寫前,國內已經發布了SY/T6648-2006《危 險液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 SY/T6621-2005 《輸氣管道系統完整性管理》兩個行業 準,但由 于發布較早,主要介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部分條款不適應國內管理現狀,技術內容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們基于2009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頒布的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 結合國內情況和多年實踐,編寫了這個國家標準 。
為管道完整性管理納入法律要求奠定了基礎。完 整性管理只有成為國標才有可能具有法律的約束 性,這對于全面提升國內管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 義。標準明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概念、內容、實 施要求和技術要求等,使這一先進理念作為管道 管理的最佳實踐方法得以制度化、規范化。
例如, 政府監管部門可以依據標準對管道建設和運營單 位提出管理及技術要求;正在開展完整性管 理的企業應依據標準繼續完善和深化;尚未開展這 項工作的企業應先抓好有關基礎性工作,向全面推 行標準過渡;技術服務等企業,可以按照標準要求 提供技術服務。總之,標準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將 為實現管道本質安全提供技術管理的保障和途徑 。
本刊編輯部: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您認為最重要的環節是什么?
馮慶善:管道 完整性管理是貫穿管道設計、施工、投產 、運行、廢棄全過程的管理要求。標準規定 適用于新投產管道、老齡管道、正在建設的管道。 而且標準所定義的完整性管理不局限于狹義的管道 完整性管理概念,還包括管道日常管理、應急管理 、失效管理等與完整性密切相關的內容。
管道完整 性管理分為數據采集、高后果區分析、風險評 價、完整性評價、維修維護、效能評價六個 環節。這六個環節相輔相承,組成完整性管理的六 步循環。其中,數據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礎;高 后果區是完整性管理的重點;通過風險評價識別 管道的風險點并制定風險削減措施;通過完整性評 價檢測和評價管體缺陷狀況,判定管道安全狀況, 制定修復計劃;通過維修維護消除管體缺陷和控制 風險點;通過效能評價實現完整性管理的循環改進 。
在我看來,風險評價是完整性管理預防式管技術核心。標準針對完整性管理重要環節提出了一些強制性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條款:
4.5 管道運營期周期性地進行高后果區識別, 識別時間間隔最長不超過18個月。當管道及周邊環境發生變化,及時進行高后果區更新。
4.6 對高后果區管道進行風險評價。
8.1.1 新建管道在投用后3年內完成完整性評價。
8.1.2 輸油管道高后果區完整性評價的最大時間間隔不超過8年。
對其他管道的完整性評價時間最大間隔則在8.1.5 中進行了規定。
本刊編輯部:國家標準的頒布,既是難得機遇,同時也是新的挑戰。您認為當前政府部門和企業還應從哪幾方面去努力?
馮慶善: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目前確實存在很多挑戰,需要各方面努力完善。首先,政府部門應當對區域內的油氣管道建設和保護統籌規劃,避免在已有油氣管道周邊新增居民區等人口密集區。新管道建設也需要和地方政府規劃加強結合,減少建設期路由選擇帶來的高后果區。其次,應推動建立包括各類埋地管網、線纜、涵道等地下設施的信息系統和開挖管理平臺,確保各類開挖作業安全可控。第三,管道企業應加強管道管理人員的完整性管理技術培訓,并通過上崗資質認定等方式對管道管理人員的完整性管理技能提出要求。另外,在管道檢測、泄漏預警等方面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需要持續加大對管道完整性管理相關技術的研究投入。盡管需要改進的工作還很多,但我相信標準的發布能成為管道完整性管理相關技術大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
本刊編輯部:管道完整性管理國家標準規定:“在建設期開展高后果區識別,優化路由選擇”。但現在因用地問題管道路由選擇面臨某種困境。GB50253-2014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要求, 管道與居民點和重要公共建筑的距離不應小于5 米,您認為這對消減高后果區風險有無不利影響?
馮慶善:目前國內油氣管道存在經過較多高后果區的情況。這是由我國部分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的特點決定的。在管道建設的路由選擇中,很難完全規避高后果區,但一切都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在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只提出了在管道兩側5m范圍內無占壓,規避一級水源地以及與鐵路、公路邊界距離等要求,而沒有涉及管道保護距離或者規避高后果區的內容。這對消減高后果區風險確實存在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管道完整性管理國家標準4.4條中提出了強制性要求:“在建設期開展高后果區識別,優化路由選擇。無法避繞高后果區時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同時也對高后果區管道在運行期的檢測、評價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規定了輸油管道高后果區至少每8年應進行一次內檢測。通過一系列管理和技術手段,以期達到在運行期控制高后果區風險的目的。
馮慶善,1974年生,材料學博士,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 ,中石油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2014年孫越琦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ISO/TC67/SC2/19345《管道完整性管理標準》負責人,第21工作組國際召集人。美國(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 TM0215《防腐層耐劃傷測試方法》標準編寫委員會主席。國家標準GB32167 《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第一編寫人,項目負責人。
負責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和在役管道檢測、評價和修復技術等技術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全球管道獎、安監總局一等獎和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所主持的國際標準編寫工作得到較多發達國家的認可和支持。作為項目經理負責開展了《在役管道螺旋焊縫缺陷三軸高清漏磁檢測與評價技術研究》,解決了老管道焊縫缺陷的檢測難題,2012年獲得ASME 2012全球管道獎。
作為公司內檢測業務的主要負責人,已經完成了約萬公里的檢測,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形成了管道公司的管道內檢測規章及做法,每年檢測評價出大量的缺陷,避免了較多事故,效果顯著。
組織提出了管道環焊縫缺陷檢測技術研究,在美國管道研究協會(PRCI)獲得立項,代表了當前國際上最前沿的技術研究水平。
申報并獲得國際標準組織(ISO)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立項,負責該標準的編寫工作,并被ISO任命為TC67/ SC2第21工作組召集人。該標準是第一個由中國負責的油氣管道ISO標準,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負責的油氣管道工作組。負責起草并發布的美國(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標準1項,是第一個由中國負責編寫的標準。
《管道保護》2016年第1期(總第26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