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善:勿讓事故僅成為傷痛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馮慶善 時間:2019-1-15 閱讀: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
青島“11·22”原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是中國管道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帶來的傷痛和深刻教訓應該永遠銘記?v觀世界工業革命以來,凡是發生重大工業事故后,都不同程度促進了法律、技術和管理的改進,成為工業變革的重要轉折點。因此,我們不能讓“11·22”事故僅僅成為一種傷痛,要從中汲取寶貴的教訓,努力將災難轉化為財富,使我國管道管理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事實上,事故發生后,政府、管道企業認真反思監管和管理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漏洞,采取相應整改措施,成績有目共睹。本文僅就如何認知事故、改進管理技術水平等提出一些建議。
1 開展對事故本身特征的認知理論研究,提升事故管理的科學性
“11·22”事故的原因看似很簡單、易于識別,但事故致因在事故發生之前往往不會被認識或重視。這一現象就是事故的本質特征之一。研究和認識事故本質特征對于應對事故,提升事故管理至關重要。然而,近年來業內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知識普及,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和管理措施的混亂。
比如,我們應該認識到事故的“二分性”。舉一個例子,很多人在討論“11·22”事故時都會認為這是很嚴重的事故,包括腐蝕泄漏和人員傷亡等。很自然地將原因和后果放在一起討論,以后果的嚴重程度來確定導致事故原因的嚴重程度。但是,如果單獨討論腐蝕泄漏,很多人則可能會認為不是什么大事,這不利于分析事故原因和應對事故管理。其實,造成泄漏、爆炸和重大損失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如果利用二分性特征區別分析后,應對措施會更科學準確。在“11·22”事故中,其造成腐蝕和泄漏的原因是比較普遍的,但對造成后果的原因和造成嚴重后果的原因等都是要區分的,如果不把兩者區別對待,不僅事故原因責任不清,更容易造成應對管理上的混亂。
其次,應該重視先判定事故是偶發事故還是普遍事故,然后決策是否或如何進行事故調查的關鍵環節。
事故發生是否屬于小概率事件決定了有無必要開展調查和落實事故責任的科學依據,如果在小樣本條件下對小概率事件進行調查,則容易造成應對事故的較大偏差。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偶然事件上顯然不能有效預防事故的再次發生。比如腐蝕不是小概率事件,周邊人口多也不是小概率,但腐蝕點在地下密閉空間的泄漏是否是小概率事件需要討論,如果管道城區腐蝕點在地下密閉空間泄漏為小概率事件,就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普查。當然,普查管道在人口密集區的走向,地下空間流向等信息是有用的,但是,不能只限于地下管道在密閉空間的泄漏識別。通過內檢測來識別管道腐蝕點這一大概率事件才是真正能夠從本質上解決問題的抓手。
事故本身的特性較多,應該深入研究,本人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有限,但對提升事故的認知等已看到效果。當前應該根據國內事故特征等深入研究事故致因理論,發展失效分析技術,提升業內對事故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2 完善管道周邊土地規劃利用,理順管道與居民和土地利用的關系
“11·22”之痛在于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核心問題是管道處于人口密集區,并且這個密集 區是由點到面、逐步形成的。暴露出我們在管道周邊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管道管理者無法阻止管道周邊人口增加,地方政府缺少管道周邊土地規劃標準、法規,周邊人員缺少對管道的知情權和保護意識。雖然土地一時得到了有效利用,但總體衡量得不償失。
從北美地區管道周邊土地規劃管理的歷史和經驗看,做好周邊土地規劃,有利于保護管道安全和周邊人員財產安全。他們由政府主導研究與制定管道周邊土地利用法規,多層面參與,形成了基于風險的土地利用模式,明確了土地利用要求,各地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不同的規定。通過建設管道地理信息系統、開挖電話呼叫系統、管道完整性管理、應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保障管道安全與周邊環境安全。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1)以政府作為主導,委托協會及研究機構系統研究土地利用方式,以幫助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和法規。
(2)建立基于風險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各地區根據各自的發展需求、土地利用情況和可接受的風險等級等,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做到既保護管道的安全,又保障管道周邊風險不增加,泄漏后的損失最小,從而實現管道的建設運行與周邊土地協同開發利用。
(3)建立了全方位的管道保護機制。管道公司為本質安全防護管理主體,政府則負責土地規劃、建立開挖和應急等管理和周邊居民的協助防護體系。
管道周邊土地利用規劃和管道保護是不可分割的,需要通過法規、標準等規范和提升。當前,《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給出了管道兩側各5米的管道保護范圍,不足以滿足管道保護的需求,更不能理解為是管道與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建議參考北美地區的做法,區分天然氣管道和液體管道,通過補充法規、標準或實施細則等,詳細提出管道附近土地規劃和利用辦法,解決好地少、人多、管道路由集中等難題。在管道周邊設置一定的區域范圍,限制建設人口密集區,保障管道風險不增加。在200米范圍內確保地區等級不改變。根據管道的潛在影響區設定應急響應計劃區。新建管道在設計報批路由的時候就明確管道周邊土地需要控制的區域要求,政府據此要求進行規劃和控制。現有管道系統評估風險是否可以接受,嚴格控制本質安全和周邊人口密度,確保風險不增加。對于限制土地利用區域,大連市在管道通行帶及兩側建設公園等公益設施的做法值得推廣,既保護了管道,也有效利用了土地,提升了管道周邊土地價值,增加了管道周邊人民福祉,值得借鑒和推廣。
3 補充完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系統管理提升管道安全,強化完整性管理
討論“11·22”事故,人們不禁要問,該事故是否可以避免?以后該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對于此問題,國內外近30年的管道完整性管理經驗足以回答這個問題。事實已經證明實施管道完整性管理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管道風險,減少事故的發生。在“11·22”事故后,安監總局大力推進了管道完整性管理國家標準的編寫和發布, 2016年3月《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 (GB 32167―2015)正式施行,有效細化了管道保護法的要求,為管道管理者提供了一套詳盡、系統的、先進的管道管理方法,為監管人員提供了對管道管理監管的依據。同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通知》,能源局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推先活動等,標志著我國完整性管理進入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階段,完整性管理從企業自主行為轉變為監管強制性要求,成為管道行業的里程碑。將有力推進管道管理模式發生質的改變,管道管理水平持續全面提升。
鑒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參考國外的經驗做法,建議考慮將管道完整性管理要求寫入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同時明確管道周邊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規定,全面完善管道系統化管理工程,既要求管道公司全面開展完整性管理,也要求管道周邊群眾積極配合保護,明確政府監管和協調職責,著力搭建管道信息平臺,比如建立全國管道地理信息及數據管理系統,做好開挖電話咨詢服務,優化管理好管道周邊施工建設等。
作者:馮慶善, 1974年生,材料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 ,中石油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 2014年孫越琦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ISO/TC67/SC2/第21工作組國際召集人, ISO 19345《管道完整性管理標準》編寫負責人。美國(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 TM0215《防腐層耐劃傷測試方法》標準編寫委員會主席。國家標準 《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范》(GB 32167―2015)第一編寫人,項目負責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