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鋒:以問題為導向提升管道本質安全水平
來源:《管道保護》2022年第3期 作者:胡江鋒 時間:2022-5-26 閱讀:
胡江鋒
西部管道公司管道部
識別風險、消除隱患、杜絕事故,是管道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提升管道本質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輸油氣管道本身面臨著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雙重挑戰,各類風險長期存在,隱患整治任務艱巨,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正視當前管道管理存在的難點問題和重大挑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改進。
1 管道管理存在的差距與不足
管道缺陷檢測監測技術存在局限性。當前管道環焊縫低強匹配、大口徑輸氣管道本體裂紋以及地鐵和特高壓輸電線路等帶來的強電干擾等問題比較突出,隨之對管道缺陷檢測監測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國內外漏磁、變形檢測技術還無法分析材料性能,無法準確辨析裂紋和針孔缺陷,現有檢測技術體系不能對以上缺陷進行有效識別,難以實現精準管控。
管道外力破壞風險防控能力不足。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地震等自然災害事件頻發,管道沿線山體滑坡、泥石流、水毀露管等險情多發易發,部分地質災害不可預知風險較高,科學精準防控成本高,實施難度大。城鄉建設持續加快導致“管地之爭”現象日益突出,第三方損壞、打孔盜油等風險持續存在。現有巡護模式亟待改進,監測預警系統雖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功能仍不夠完善,管道尚不具備全域感知能力,外部風險預警、管道泄漏風險監控手段還顯薄弱。
管道失效后果減緩措施尚不完備。湖北十堰“6·13”等重大事故帶來的嚴重后果教訓深刻,令人警醒。“城區管道”“密閉空間管道”“水源地、大江大湖穿越管道”等區域管道一旦失效,疊加效應導致次生災害,后果不堪設想,而我們目前應對能力明顯不足。為了確保失效后的影響后果受控,需要進一步改進提升現有失效減緩措施,保證重點管段的“絕對安全”。
2 保障本質安全的主要措施
管道管理工作不能僅從失效概率看問題,必須筑牢絕對的安全防線。要看到在國家安全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監管手段越來越嚴的大形勢下,如果管道本質安全基石不筑牢,企業將面臨發展難題甚至生存危機。為此要認真梳理潛在的失效場景和短板弱項,全面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有效提升管道本質安全管理水平。
要深化檢測評價技術體系建設。依靠科技進步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進國外最新檢測技術,建立完善裂紋、泄漏檢測監測技術體系。加快相控陣超聲、自主動力智能控制等新技術在管道內檢測上的研發應用。拓展現有檢測技術數據應用場景,建立國內漏磁檢測標準信號格式,形成統一缺陷數據庫,建立異常信號判讀標準,完善數據評價人員能力資質考核,幫助內檢測承包商提升開口裂紋等檢測概率和識別概率。改進雜散電流干擾、特高壓干擾、陰極保護屏蔽等檢測手段,統一腐蝕防護工作標準,將內檢測數據納入陰保防護有效性評價關鍵指標,把腐蝕控制在較低水平。以檢測數據為背景,建立管道數據孿生體,在不同技術視角下多角度描述管道本體情況,開展多種應用場景下的大數據輔助決策,實現管道綜合風險評價智能評價。
要提高外部風險綜合防范能力。按照“治早治小”原則,統籌管道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與整治規劃,全面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范能力。完善青藏高原東北緣地震應急機制,提升地震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綜合防范能力。按照“崗位職責條款化、巡護重點圖表化、巡護裝備統一化、管理考核標準化”的目標,系統強化管道巡護過程質量管控。提高現有光纖預警、泄漏檢測、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應用水平。加快推進InSAR 技術、地面傳感器、監視視頻、無人機等新技術應用,以北斗衛星定位、遙感技術和無人機搭載視頻、泄漏檢測裝置和光纖預警技術、視頻技術為核心,開展“空天地”一體化的探索和應用,逐步實現“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管理目標。
要扎實開展風險排查隱患治理。按照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健全管道沿線縣級政企共管、定期會商和聯防聯動“三項機制”,完成管道占壓、管道埋深不足、交叉穿跨越等隱患治理工作,杜絕新增高后果區和管道占壓。加強“城區管道”“密閉空間管道”“水源地、大江大湖穿越管道”管控能力,落實局部改線、加裝高清視頻監控、可燃氣體實時在線監測、加裝閥門、燃氣加臭、加密檢測等措施。同時,按照高后果區“減存量、遏增量”要求,推行高后果區“一區一案”“一區一圖”管理。基于影像圖開展高后果區對比分析,制定高后果區新增報備和臨時高后果區管控備案制度。立足合規管理,抓實半定量風險評估,提高高后果區“三防標準”。加大智能感知技術的探索應用,實現對高后果區管道及周邊環境安全事件的實時在線監測。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應急響應救援體系,及時修訂專項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系統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筑牢安全生產最后一道防線,將失效后果盡量控制在最小范圍。
作者簡介:胡江鋒,高級工程師,現任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管道部經理,負責公司管道完整性、管道保護和管道維搶修工作。聯系方式:hujf02@pipechina.com.cn。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