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油氣管道建設和保護工作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
來源:《管道保護》2024年第3期 作者:安徽省能源局 時間:2024-5-29 閱讀:
安徽省能源局油氣處
安徽省目前建成投運油氣管道5772公里,其中儀長和魯寧原油管道897公里,魯皖和安亳成品油管道893公里;西氣東輸一線、川氣東送和蘇皖管線1180公里;省內干支線管道43條、2802公里。天然氣市、縣通達率分別達到100%和74%。2023年全省用氣量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4%。在建天然氣管道3919公里,在建原油管道355公里。預計到2027年我省將形成6條入皖氣源干線,西氣東輸、川氣東送、海氣登陸、俄氣南下4大氣源匯集聯通,成為全國重要的供氣樞紐。
近年來,安徽省油氣管道運營里程、覆蓋面和保障能力均位居中東部地區前列,管道保護水平不斷提升,安全形勢持續向好,連續多年未發生管道安全事故,為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提升項目建設質效。按照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油氣規劃要求,我們將管網建設作為推動油氣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將國家油氣戰略通道落實到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提前對接“三區三線”規劃,預留管道路由、穿越廊道和土地,破除項目建設制約因素。將提升干線服務保障能力作為引導地方支持管網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管道規劃與地方產業布局銜接,統籌考慮沿線地方和重大項目用氣需要,充分預留管道接口,擴大主干管道輻射面,提高地方支持保障管道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快推動省內支線建設,圍繞國家干線布局,謀劃好地方配套終端支線,目前在建支線1925公里,各項目均按計劃或提前推進。
二是強化多方聯動,提升主動服務水平。省能源局將油氣管網項目納入“有效投資E服通”“皖事通”“皖企通”等服務平臺,梳理編制項目建設“辦事指南”,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牽頭建立管道項目“建設單位+省級部門+地方政府”聯動機制和“線上+線下”調度機制,省能源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委政法委等部門加強多方聯動、通力配合,年初編制項目核準、用地報批、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社會風險穩定評估等“需求清單”,及時推送至各相關部門和市縣,提前介入、并聯受理、同步審查。建立土地、選址、征遷、林地、穿跨越等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機制和例會制度,聯合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縮短審批時間。
三是強化跟蹤調度,提升掛圖作戰效能。實施“能源重點項目建設提質年”專項行動,將國家重點管道工程和省內重要支線納入省重點項目高位推動,制定項目建設“一張圖”,細化目標任務,壓實責任分工,開展旬調度、月通報、季比拼,盯緊項目進度,嚴格“掛圖作戰”。組建中東部地區首個省級油氣領域專家庫,靠前為管道項目提供“行業專家+政府管家”式服務。2023年,針對川二線、蘇皖管道等跨省干線項目堵點卡點,省能源局定期召開專題協調會,會同國家管網組織工作組赴10余個市縣現場協調解決難題,通過實地幫扶推項目前期、現場督導看項目進展、定期調度比項目投資、現場協調解項目難題等方式,第一時間暢通項目建設的“中梗阻”,為項目建設“加速度”“開綠燈”。目前,川二線、蘇豫皖、文23—安慶、連儀等國家干線項目安徽段工作進度位居前列。
在全力推進油氣管道建設的同時,省能源局切實履行管道保護主管部門職責,把保障管道安全運行作為重點工作,始終常抓不懈,全力保障管道安全運行,推動全省管道保護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強化體系建設,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出臺了《油氣管道安全風險查找指導手冊》《油氣管道防止第三方施工損壞管理辦法》《油氣管道安全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建設實施方案》《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管理辦法》等6項規范性文件,發布《在役天然氣管道保護規范》地方標準,不斷完善我省管道保護制度體系,完成“管道周邊建設規范”“新建項目對管道雜散電流干擾影響”“油氣管道遷建規范”等課題研究。推動企業加強管道保護管理體系建設,指導企業制定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實施計劃,加強管道基礎數據和檔案管理,督促管道企業全面排查和識別管道風險因素和安全隱患,建立管道安全風險點評價、預防和管控檔案。安徽省天然氣公司被評為國家管道完整性管理標桿企業。
二是強化風險管控,提升重點風險防范能力。加強管道安全源頭管控,推動管道保護在規劃、建設階段提前介入,嚴控新增高后果區,確保新建管道零占壓。管道運營期間,抓好占壓、第三方施工、高后果區等重點環節、風險管控。開展管道占壓隱患專項排查治理行動,推動存量占壓隱患全部完成清理,對新增占壓隱患保持零容忍。將第三方施工管理情況納入管道保護執法檢查必查事項,督促企業加強信息收集,做好巡線、建立第三方施工線索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信息員作用;加強審批管理,涉管施工方案必須由所在縣(區)管道保護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實施;加強施工監護,在第三方施工過程中,要求管道企業必須執行同步監護機制。嚴格控制高后果區增量,對于可能新增高后果區的新建項目,必須經過專家充分論證,再采取必要的管道保護措施、安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方可開工建設。加強高后果區的日常監管,加密巡線,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將高后果區油氣管道安全納入基層網格化管理。
三是強化能力培養,提升管道保護執法能力。加強油氣管道保護執法人員素質培養,每年組織全省范圍的油氣管道保護培訓,通過專家授課、經驗交流、實地觀摩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管道保護監管人員的執法水平。拓展執法方式,探索“互聯網+執法”模式,推動現場執法檢查和線上巡查執法有機結合;推廣異地交叉執法,加強各地管道保護管理經驗交流;建立專家參與機制,組建油氣管道保護專家庫,充分利用外部專業力量提高執法檢查質效;完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輔助開展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基層油氣管道保護監管能力。強化宣傳教育,利用防災減災、安全生產月等各類平臺和媒體廣泛宣傳管道保護,提升群防群控效果。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在全國較早建立省級油氣管道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對管道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趨勢分析,推動管道保護監管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管道保護融合發展,加強在役油氣管道巡線智能化水平,全省油氣管道保護工作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推動管道巡線智能化和GPS全覆蓋,巡線軌跡全程可追溯,保障了巡線質量。在傳統人工巡線基礎上,逐步推廣使用無人機巡線等方式作為補充,掃清巡線盲區。推動新技術新裝備在管道保護領域的應用,推動管道企業提高智能陰極保護樁占比,加強光纖預警、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的應用。
五是強化底線思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省本級和全部省轄市管道保護主管部門、省內所有管道企業全部完成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覆蓋省市、政企的管道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初具規模。省內各管道企業自建管道救援隊伍11支,創新模式,推動管道企業與有資質的第三方救援隊伍簽訂服務協議,建立周邊省份可調用的救援隊伍5支,基本滿足我省管道事故應急救援需求。應急演練扎實開展。每三年組織一次省級應急演練,每年組織政企聯動的事故實戰演練,期間根據需求適時舉辦桌面推演。通過演練,進一步檢驗政府和企業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增強相關處置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規范油氣管道事故的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油氣管道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上篇:
下篇: